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中心 赛事中心

苏炳添100米夺冠特写短文_苏炳添100米决赛夺冠瞬间新闻特写

tamoadmin 2024-07-13 人已围观

简介一、预赛:终点处的回头7月31日晚,男子100米预赛,苏炳添小组赛10秒05,轻松晋级半决赛。这场比赛,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回头望月”。冲刺阶段,苏炳添明显降速,接近终点线时,他还抽空看了看左边第一道的追赶者,最后以小组第二名的成绩冲过终点。苏炳添这样回应这个动作:“他追我太紧了,我看他一下,示意他别追我,给点面子。”其实,苏炳添知道,当晚的比赛小组前三就能晋级,不需要尽全力,万一拉伤肌肉得不偿失。

苏炳添100米夺冠特写短文_苏炳添100米决赛夺冠瞬间新闻特写

一、预赛:终点处的回头

7月31日晚,男子100米预赛,苏炳添小组赛10秒05,轻松晋级半决赛。

这场比赛,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回头望月”。冲刺阶段,苏炳添明显降速,接近终点线时,他还抽空看了看左边第一道的追赶者,最后以小组第二名的成绩冲过终点。

苏炳添这样回应这个动作:“他追我太紧了,我看他一下,示意他别追我,给点面子。”其实,苏炳添知道,当晚的比赛小组前三就能晋级,不需要尽全力,万一拉伤肌肉得不偿失。

二、半决赛:神秘的1厘米

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把半决赛当决赛跑。”苏炳添前一天撂下的话,掷地有声。

半决赛,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三、决赛:太阳穴处的“发功”

8月1日晚9点40,离决赛开始还有10分钟。

苏炳添第一个走上决赛跑道,调整起跑器,还跟工作人员借了把尺子丈量。他尝试着起跑,敲了敲紧绷的大腿。之后,他闭上眼睛,把双手食指放到太阳穴处。

“你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记者连问带比划。“我想要更加集中一些,更加专注。”苏炳添说,站在决赛跑道,自己已经胜利。

短跑的制胜技巧:

1、比赛前深吸气,比赛途中尽量不呼吸。

2、前30米重心向前,中程调整回来,最后30米向前做好压线的准备。

3、摆臂时手指伸直,你把它想象成锯子那种。

4、起跑使用脚尖,中程及以后换成前脚掌。

5、摆臂要有力度和速度。

6、跑的时候要有自信,应该在跑之前先使自己兴奋起来,使大脑运转更快,这样更能在启动时最快的速度冲出去。

7、跑的时候将重心放高,这也是一个小窍门,你要把自己想象成1米九几的高个,腰挺直。

8、跑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因素如别人的节奏打扰到你。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特写:百米赛场,苏炳添的三个神秘姿势

黄海设计《断桥》海报,悬疑氛围和细节感十足。黄海设计过哪些好的海报?

黄海是国内非常有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的作品经常是设计学的学生学习范本。在设计界也是鼎鼎有名的。他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的平面设推向世界。他设计的每一张**海报。都被大家广泛流传,称叹。他的海报中也蕴含了非常多的中国韵味。他的优秀作品也是非常的多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列举一些他的好的作品。来展示给大家。

一、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系列的海报都非常具有中国韵味。这张主海报中,将宏观与微观做的非常到位。墨水本来是比较小的东西。王海把角色缩小放在墨水旁边。这样的你大一小,对比起来非常的有趣。墨水本来也是非常中国风的东西。那样就在海报当中既体现了趣味性。又展示了中国味道。

这一系列海报当中都用到了宏观与微观的对比。黄海把汉字立体话放大。把人物穿插在其中。人物角色就靠在了字的笔锋旁边。这样的海报也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

同样,黄金时代的美国版海报。也是惊人之作。他把钢笔用黄金的投影作为主体,然后钢笔中间的缝隙的剪影,用弄做主角的轮廓剪影。

日版则用到了黑白的水墨风格,主角为两个在陆中嬉戏的人。然后他们周围就飘起了水墨式的烟。

韩版则用到了水彩风,主体唯一女主角的特写,周围则是水彩画的风格。

二、让飞

《让飞》这部海报制作中,黄海也巧妙地运用了剪影这一手法。中间为三个主角的面部特写。然后在他们特写外轮廓为一个拿着双枪,戴帽子人的剪影。

三、捉妖记

《捉妖记》的海报也是中国风海报的点典型。整个海报都是传统的中国风水墨画的特色。视觉主体为一个巨大的妖怪。姚妖怪下边儿站着一个拿着鞭子的捉妖人。人体

都是黑白色的。在海拔报最上方就是中国画的特色,远方飘着的山的感觉。

另一幅海报则是绿色的主体。拿着鞭子的捉妖人站在妖怪的头上。妖怪睁着大大的眼睛。海报的主体就是妖怪的眼睛和他头上的绿色的草。

四、道士下山

《道士下山》则巧妙的运用了对称手法。海报左右两侧都为高高屹立的山。然后主角站在中间的背篓。

谁能给我找一张获奖的海报作品并附上相关评论!谢谢!

波兰海报设计赏析

简介:

波兰不仅以伏特加酒及“音乐诗人”肖邦的故土著称,波兰的海报设计在全世界也有盛名,波兰的平面经典作品融合了20世纪各种现代艺术运动的特征

波兰不仅以伏特加酒及“音乐诗人”肖邦的故土著称,波兰的海报设计在全世界也有盛名,波兰的平面经典作品融合了20世纪各种现代艺术运动的特征,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的风格等,它们相融结合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使之对立模糊化,具有独特风格和极高艺术水平,为世界广告设计界贡献杰出的案例。

莱克·马杰维斯基作品的设计与隐喻,更像其艺术发想与阐述主题后的文化活动所激发的文字,是一种对主题的艺术印象而非简单的描述,他认为:设计海报乃是一种享受,因之,他的海报的终极震撼力并非依赖于一种变动的、无任何强烈的对比和色彩所提供的独立,最高的价值一如很多波兰海报设计中的色彩学派那样,诚如他对自己的风格评价一样,“统一是源于事物的学术态度而非形式上的相依”。

从第13届国际爵士歌手会海报中,我们可以明显领略马杰维斯基的风格:在两乐谱架之间的爵士歌手,他如诗如画如火如茶的歌唱,以浪漫、夸张的火焰表现,平面设计的沟通与联想让期待这场歌手会的观赏者被深深地吸引,热情如火的原创形象与设计师的**海报《昔日爵士》,在创作的原发与继发过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昔日爵士显示在黑夜中的浮沉,他的吹奏或歌唱如火般带来光明和希望。歌手的眼睛如自由女神的双眸正是追求光明、自由的视觉符号。

第14届歌手会海报,飘逸狂放的金发衬托出一位青春女爵士歌手的大半个面部和颈、肩。设计师省略了其余,让人一下子看出面部的红唇----歌手的特征,颤动的几根彩线,让人联想到爵士歌曲与生活的融合,金**的暖调子让受众感受到爵士歌手咏唱的热烈之情。

我们看到的第15届海报平面形象上,依然是女性,设计师巧妙地用面膜虚化了女歌手的五官,又用面膜上的文字、印记强化了第15届国际爵士歌手会的传播要素,女歌手微启的唇中喷发淡紫红色,简约、完整地与观赏者进行了成功的沟通。而第16届海报,平面设计用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手法:女歌手面代之以一块菱型的彩色画板,画板中央是歌手们的共同特征----具有情爱、生活、对话沟通、歌唱功能的口唇,具象与抽象相结合。

1947年2月23日生于波兰奥兹汀的莱克·马杰维斯基,现任华沙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系的教授与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在他的第15届歌手会海报里,能看到他对爵士歌手会的全新诠释,他用象征着红色口唇的圆形路标表示来自世界各地爵士歌手的多元组合,以及此会对人生与艺术的“指示性”功能。唇形之中,可看到与其说是象征牙齿毋宁说是喻作钢琴键的双关创意,在蓝天白天的背景右上角是歌手抑或是观赏者的眼睛的特写,表现出两者的互动,达到平面设计画面与爵士音乐的通感之妙。

以速写笔触,夸张地给出张开大口的猫咪,是第21届海报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童话的、浪漫的创意手法,那半钩月芽既揭示具体的夜晚时间,又颇似观赏者的会意的笑靥。马杰维斯基不断求新求变,即使是同一题材爵士歌手会海报,给我们带来的是系列的平面经典。爵士鼓的激昂鼓点,大胆以点彩色调表现,是音乐与绘画艺术糅合的神来之笔。这是第20届海报在创意发想与构思创作中的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中的不同寻常的成功配合。

华得马·斯维尔兹是波兰杰出的平面设计师之一,他创作的爵士音乐海报,以酣畅淋漓的点彩笔触,表现爵士音乐的狂放,在歌手与观赏者之间互动;用绘画表现音乐,同时让音乐韵律流动于绘画之中,他善于捕捉爵士歌手的神韵,作品中充满了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他对各种颜色驾轻就熟;蜡笔,丙烯,彩色铅笔,水彩等设计工具应用自如。以至他的每幅平面作品均具有强烈的视觉传达功能。

斯维尔兹设计表演艺术的海报可谓得心应手,他设计的美国摇滚音乐家JIMIHENDRIX的海报,形象传神,非常富有个性,极好地传播了摇滚音乐的特色;笔法貌似这无章法的涂鸦,恰恰蕴藏着绘画哲理的极致;狂放生动的用笔,明艳刺激的色彩,烘托出摇滚音乐的张扬个性,反抗社会的独特文化背景。派特·莫多瑟涅克的《“小人物”摇滚歌手滚石乐队海报》运用黑白分明的手法,成功塑造的是滚石乐队“小人物”那铿锵有力的字符表现出鲜明的节奏,它感染着受众,让他们沉浸在摇滚音乐的狂热震撼之中,也自然会引发人们对摇滚时代的向往。

点击里面有相关海报

色彩冲击!《新京报》奥运金牌海报幕后详解|听我说

东京奥运会闭幕了。奥运期间,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奥运金牌海报刷屏呢?17天中,

新京报的金牌海报设计团队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38位金牌获得者设计了38张海报。

高能产出的背后,是设计团队的高效投入和数不清次数的头脑风暴。

本期听我说,我们和新京报

奥运金牌海报的设计制作团队一起聊聊金牌

海报的背后故事。

海报设计:高俊夫

王春秋:

新京报体育新闻部资深编辑

高俊夫:

新京报版式设计部资深美术编辑

金牌海报金牌团队

主持人

对。如果纯看比赛还是比较享受放松的,但我们毕竟有新闻报道的任务和压力,尤其是夺金时刻,精神还是高度紧张。开始感觉挺漫长的,到后来感觉就很快了,现在的感觉是彻底放松。

王春秋

昨天也是一直忙到很晚,把整体的38张海报最后拼一起,还按照之前做奥运会夺金海报的风格,设计了一张新京报奥运海报团队的带性质的海报。

高俊夫

我们团队一共有12个人。还有一个幕后英雄,就是我们的主管领导金秋,海报里虽然他没有露脸。当初就有这么一个想法,跟俊夫商量,奥运结束后,我们把所有海报拼一起,视觉效果一定会比较震撼。

王春秋

主持人

8月2号那一天我记得特别深刻,产生了5枚金牌。

是啊,那一天有三块金牌是在15分钟之内密集产生,有举重、吊环,还有射击。当时我们所有人齐上阵,确实没想到这么密集。

王春秋

其实,我们都是稍稍做了预前准备的,包括预想到可能一天只有一两块金牌,或者一天也可能10来块金牌。但凡有一点夺金的可能性,我们都要先把海报做出来,然后方便在第一时间能把海报发出来。

高俊夫

当时我们的预判是中国应该能拿35到40块金牌,俊夫一听这么多,还说这回接了个大活。

王春秋

色彩冲击:突破传统的金牌海报

式:

简洁

主持人

我看了很多不同媒体的海报,觉得新京报的海报特别独特,色调特别强烈。

其实,当初我跟俊夫商议第一版海报的时候还是比较常规,感觉不管怎么设计,视觉效果都不太突出。当时想,新京报的奥运海报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告诉大家哪些关键信息?最终,我们认为,新京报的夺金奥运海报应该有4个关键元素:第几金?谁拿了?什么项目?什么成绩?其他还有一些次要元素,比如说奥运会logo、比赛日期、新京报logo,还有推广二维码。

王春秋

主持人

所以我们其实还是更想强调它的快讯性质,就是中国拿了第几金。

其实这个也是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一方面,在民族自豪感日渐高涨的今天,我们也想通过海报来准确击中观众心理,这个点其实就是金牌数量。另一方面,是谁拿了这块金牌。除了这两点之外,其他方面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就尽可能地去除掉一些非必要元素,而让海报的功能性实现最大化——用最简洁的状态呈现第几金。

高俊夫

颜色:

强烈

主持人

现在会不会觉得这个想法太给自己找麻烦了?

选择颜色确实是比较难。可能大家看海报都是一个色调,但其实在制作过程中要试好多颜色。比如说跳水,蓝色就是比较合适的颜色,但是蓝色和蓝色又不一样,怎么调整这个蓝色的饱和度、明度,要经过很多尝试。

高俊夫

然后还有金牌数,一是你要配合项目的颜色,然后还要考虑一天之内各个金牌做的海报,颜色是不能重复的。

王春秋

主持人

还挺头疼的吧?

需要花脑筋的事情。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通过一些色彩训练学的角度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颜色能带给人最大的情绪波动,来把大家对于中国体育的自豪感更多地释放出来。

所以,我们的颜色选择就跳脱了传统的中国配色,用了很多更激进的、更现代、更体育的颜色,对比度很强。因为这次主要是在新媒体平台分发,所以不用考虑印刷色这个问题,我们就大胆使用RGB的颜调,给人一种很激烈、很跳脱的感觉。

高俊夫

:

震撼

主持人

王老师这边会给海报提意见吗?

还是会提意见。配色这方面俊夫肯定是比较专业的,我们很信任他。我们主要看到底用哪张好。

我记得当时举重有张图,俊夫是想要一张侧身带杠铃的,但我们发现有一张是运动员怒吼庆祝的表情图,觉得更有冲击力。后来大家讨论,觉得可能还是这张比较带气势的会好一些。设计团队经常会有这样的讨论。

还有一次印象比较深的是马龙夺金海报用图。当时我找的图是一张马龙发上旋球的图,本来它是一张横图,后来我把竖过来,因为马龙大家都叫他龙队,觉得有一个含义就是龙抬头见金牌。当时把那张图给了俊夫,他也是一眼相中。

王春秋

价值观:

金牌海报不只“唯金牌论”

体育新闻部主编包宏广:

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晋级决赛,成为第一个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赛道上的中国人。我们打破常规,给这个不是冠军的选手做了一张海报,文案用了ChineseSuperman,其中SU放大处理。

精诚合作:时效高压下的幕后趣事

主持人

这一次任务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是制作的时效性?

王春秋

主持人

怕了,怕了。

王春秋

主持人

两位老师有没有觉得特别值得分享的金牌海报幕后故事?

有很多让我们手忙脚乱的时候,像一些冷门项目会突然给我们送惊喜,会超出预期。比如帆板项目,卢云秀要比好几轮,也比较复杂。第三轮,她只是拿了一个25名,一般看来肯定没戏了。但规则是可以把最差成绩取消,最后总积分下来后,她竟然拿了第一名。我们赶紧呼叫在家休息的俊夫。

王春秋

主持人

那个时候没在上班?

对,在家。不可能永远在单位盯着,好多工作是在家做。

高俊夫

不过当时虽然慌乱,但我们也还是很开心,中国在这种不是强势的项目里面也能夺金。

王春秋

主持人

二位觉得这次合作愉快吗?有没有意见不一,需要妥协的时候?

谈不上妥协,有些客观因素是我们都没有办法的,比如说,前线传不回来合适的。

高俊夫

对,说实话,有一些冷门选手,是非常少的,三个图库一直在刷,也就那么一两张。我们有时候就只能很被动的选择。但是我们心里是有底的,俊夫是总设计师,他会尽量把它调成一个与这个夺金人物结合点最好的色系。

王春秋

大家都经验很足,而且对这件事情的用心程度都是可见的。所以与其说大家相互会有矛盾,倒不如说我们其实是相互帮着兜底。如果实在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我这边就尽最大可能来做补充。如果我这边没做好,春秋这边就会在选图上帮我找补。

高俊夫

对。我们这边如果没选到特别合适的图,我们心里还是有底,因为最后还有俊夫来给我们兜底,心里还是比较踏实,因为前期工作我们做的还算比较充分,在平时的交流中也形成默契,所以能彼此信赖,不需要说太多。

王春秋

海报产品:内容传播新形态

主持人

海报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其实,我想的就是靠“颜”打天下。就是想要达到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视觉一定要有冲击力。

王春秋

海报是集非常多的元素于一点,然后通过这一点又概括很多的元素,所以它是会鼓励读者让他们自己去发散。

高俊夫

主持人

比起一条几十个字的短讯,海报能更快速、更直接地传达信息。

高俊夫

主持人

那它跟新闻的区别在哪?新闻也是可以传递信息啊

新闻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单一,因为海报上面还有文案,然后对于我们还有自己的主观处理。所以海报比新闻能做到更准确、更快速的传达。

回顾海报可能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功能第一是刺激,第二是传达,第三是印象。

海报比较符合现在信息爆炸时代读者对于信息了解的需求,海报从一个宣传品正逐渐变成一个内容产品。

高俊夫

主持人

海报作为一个内容产品,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海报?

其实很多媒体在制作视觉物料产品时用的思考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文字思考模式。所谓的做一张图,其实在上面基本上都是码字,大量信息依然是通过文字传达的。但其实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有这个感受,比如说看抖音或者朋友圈,我们看一个东西基本上不会超过两秒钟,如果这东西没吸引到我,就会很快被“滑”走了。所以我们做海报就是要尽可能地去简洁、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

比如说像这个疫情海报,可能北京今天清零了,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海报只需要传达“北京清零了”这一个信息。如果想更深了解,可以去搜更详细的报道。

高俊夫

主持人

编辑“线上海报”和报纸版面,要求会有不一样吗?

报纸它要控制的东西太多了,只是整个版面其中的一个元素。但是新媒体,屏幕就这么大,这个其实就填充了整个画面,所以注意力完全都可以集中在这一张图的构图上。

王春秋

冬奥再战:海报团队的下一个

主持人

这一次的东京奥运会任务已经完成了,下一步还有什么吗?

冬奥会很近了,我们肯定还是会做海报的。而且我们敢说一定不会比东京的差,只会更好。这一点,我们还是有自信的。

王春秋

高俊夫

主持人

海报这个东西,可能在200年前是靠人纯手绘,然后近几十年是电脑制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还会有其它的可能性。比如现在有一些海报,它不再是二维静态画面,它是一个动态画面。

高俊夫

主持人

回顾过去17天,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我们在后方感觉既紧张又充实。奥运海报最终做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传播方面,仰仗各位同事的喜欢,都在第一时间转发,包括一些知名运动员也积极转发,使海报的传播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一种动力,下次大赛我们再做海报肯定会做得更好,而且不会再延续东京奥运会的风格,肯定会换另一种方式,会再创新。

王春秋

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报社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让我们真正地从视觉的思考方式出发去设计产品,我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也相信,未来这种自由度会越来越大,我们能设计制作更多更好的产品。东京奥运会金牌海报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海报,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尊重这个时代的审美方式、阅读方式,也尊重各个部门同事自己的专业性,又有优秀的领导来把控整个方向,所以,我们有好产品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高俊夫

文章标签: # 海报 # 我们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