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奥运会体操解说嘉宾_奥运会体操比赛解说是谁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评价陈一冰在体子平衡木比赛的解说表现?2.央视著名体育解说员有哪几位?3.12号体团决赛的两个主持人叫什么名字4.体操运动员陈一冰真的很强吗?5.陈滢的职业经历 东京奥运会上,除了运动员们的优异表现引人注目之外,赛场外的解说员们也贡献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解说词,不仅使得收看比赛的观众更加热血沸腾,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下面我们就来盘点本届奥运会中的那些“神仙解说词”。 杨倩
1.如何评价陈一冰在体子平衡木比赛的解说表现?
2.央视著名体育解说员有哪几位?
3.12号体团决赛的两个主持人叫什么名字
4.体操运动员陈一冰真的很强吗?
5.陈滢的职业经历
东京奥运会上,除了运动员们的优异表现引人注目之外,赛场外的解说员们也贡献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解说词,不仅使得收看比赛的观众更加热血沸腾,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下面我们就来盘点本届奥运会中的那些“神仙解说词”。
杨倩
射击女子10米气项目金牌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7月24日,杨倩在射击女子10米气项目中顶住压力,沉稳作战,为中国代表队斩获首金。解说员感慨:“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这句诗出自黄启远《听雪楼诗笺》中的《白衣胜雪》,意为“若是如你这样的人也不着白衣了,那么天下还有谁能配得上穿一袭白衣呢?”用在这里,烘托出了射击运动员的优雅从容。
孙一文
女子重剑个人赛金牌
“一剑光寒定”
7月24日,孙一文在东京奥运会女子个人重剑决赛中取得金牌。解说员形容她“一剑光寒定”。这句诗引申自古龙《三少爷的剑》:“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意思是剑术高超,一把利剑就能横扫十九个州,将击剑选手的万丈豪气与飒爽英姿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芋汐、张家齐
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
“雏凤清于老凤声”
7月27日,出生于2004年和2005年的张家齐和陈芋汐在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以50多分的领先优势无悬念摘金。解说员用“雏凤清于老凤声”来赞美这两位小将。这句诗出自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意思是,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原诗用来比喻儿子才华胜于父亲,用在这两位“00后”跳水小将身上,则是表达了对新生代跳水健儿的肯定和创造辉煌成绩的希冀,寓意着跳水梦之队才人辈出。
庞伟、姜冉馨
10米气混合团体金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旭日东升,来日可期”
7月27日,在10米气混合团体赛中,老将庞伟携“00后”姜冉馨出战,拿下金牌。解说员形容庞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形容姜冉馨是“旭日东升,来日可期”
庞伟连续参加过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半退役后如今又重新回到东京奥运会的赛场,是“四朝元老”;而“00后”姜冉馨则是首次登上奥运会赛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龟虽寿》,意为“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旭日东升”则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比喻朝气蓬勃的景象。老将风依旧,新人未来可期,这两句诗用在这对组合身上十分贴切。
崔晓桐、张灵、吕扬、陈云霞
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金牌
“一棹逍遥天地中”
7月28日,中国女子四人双桨成功摘下金牌。解说员用“一棹逍遥天地中”来形容她们在赛场上的表现。这句诗出自张治国《七律·泛舟洞庭湖》:“一棹逍遥天地中,浮沉烟浪自从容。”意思是,在天地间划动双桨徜徉在水面,任由波浪翻滚,我仍从容自在。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姑娘们在赛场上的畅快与从容。
肖若腾
竞技体子全能决赛银牌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7月28日,肖若腾获得东京奥运会竞技体子全能决赛银牌。解说员形容他“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为上将军。”意思是,心怀大志却表现得很寻常,让人看不出来的人,可以封大官。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了肖若腾在赛场上镇定沉稳的表现。
孙颖莎
乒乓球女子单打银牌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7月29日,孙颖莎在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以4-0战胜日本选手伊藤美诚后,在决赛中2-4不敌陈梦,获得女单银牌。解说员说以一句“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作为鼓励。这句诗出自李白《少年行二首》,意为:“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虽然未能夺冠,但孙颖莎必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网友评论:
“这就是中国式浪漫!”
看到这些“神仙解说词”,网友们纷纷感慨:“这就是中国式浪漫!”“不读几年书,都不知道怎么夸人了!”
如何评价陈一冰在体子平衡木比赛的解说表现?
排球解说嘉宾:郎平
篮球解说嘉宾:姚明
体操解说嘉宾:、刘璇
射击解说嘉宾:张山、杨凌
羽毛球解说嘉宾:赵婷婷
跳水解说嘉宾:胡佳
游泳解说嘉宾:周雅菲
举重解说嘉宾:张国政
乒乓球解说嘉宾:刘伟
男篮解说嘉宾:张卫平
女篮解说嘉宾:李昕
射箭解说嘉宾:张娟娟
田径解说嘉宾:阚福林
央视著名体育解说员有哪几位?
我刚好看了咪咕的的这场比赛。看到评论区有人说陈一冰,我记得起他是以前男子体操队的队员,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他的成绩。
那么说回解说。
他碎碎念是有点过多了。有点像观众,他自己也这么说了。
但要看大背景。我们的女子体操,在这个项目前,颗粒无收,这可是我们以前的夺牌拳头队伍。女子团体赛上更是失误连连,名列倒数。而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在平衡木上我们的第一个运动员分数一直保持排在第一位,有很大概率拿下金牌。
他作为曾经的体操运动员比我们更有共情,毕竟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教并非常人所能忍受。而这奥运金牌就是他们运动员的最大目标,他当然比我们更懂这枚金牌对于我们的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的碎碎念主要是在其他运动员上场时,说“只要一小晃就可以”意思是只要一点点失误就好,和其他运动员分数比我们低的时候叫声好。并没有一些难听的话语。解说搭档在解说比赛时,他也仅在搭档停顿时插上一句两句话,并未干扰搭档进行专业解说。
男子体操并没有平衡木这个项目,所以他要参与和搭档一起解说内容反而不合适,不如当个气氛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个运动员做下来的动作时,他和搭档同时指出该运动员落地有“勾脚”,可见在部分共通的技术内容上他还是专业的。
比赛结束后,他也一直在为他的“不专业”解说道歉。总的来说,能理解,也没什么好指责的。看直播的难道不是中国老百姓,而是南极白莲花?
所以,我觉得吧,认为陈一冰错了的人,一定都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着高尚灵魂的人,他们一定是从奥运会中看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看到了体育带来的大同和谐,各国相处其乐融融。不像我这种俗人,看竞技体育就是为了支持本国选手体验激动刺激的。
12号体团决赛的两个主持人叫什么名字
央视著名体育解说员有5位:
1、韩乔生
1957年出生于河北邯郸,是中央台著名主持人,主要解说体育项目。因为在解说过程中频繁出错,外号大嘴。他对解说事业最大的贡献是创造意识流解说法,即解说过程中不按照比赛场面进行描述,主要是衬托和渲染比赛的意境。韩乔生最经典的解说是在一场德甲比赛中。
2、宋世雄
已经77岁的宋世雄体育知识渊博,转播技艺精湛,在长达40余年的评论生涯中,除转播亚运会、奥运会、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外,还转播了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冰球、田径、游泳、体操、举重、武术等单项世界赛事。
宋世雄口若悬河的解说使人如临其境,从18年到1994年,他解说了5届世界杯。2000年,已经在体育评论员、主持人岗位上奋斗了40年的宋世雄退休。2008年入选“中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女排、乒乓球项目解说员。
3、孙正平
已经65岁的孙正平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播音员以及解说员,出生于北京。入行30年多来,孙正平曾先后参加了七届奥运会、七届亚运会、六届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播音、主持及评论工作。
谈到自己的解说风格,孙正平曾说过,“我应该继承老一代播音员严谨、稳重的精神,不能过于放任自己的情绪,甚至误导观众。但是,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解说风格也不能一成不变,比如解说中那些交待过程的废话、10种不同顶目的比赛解说中都能说的套话,应该彻底舍弃。”
4、黄健翔
1994年,26岁的黄健翔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95年,首次在中央电视台出镜,与李惟淼合作转播美洲杯足球赛。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站举行的第一次观众投票的网络评选中荣获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称号。
5、贺炜
36岁的贺炜现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著名足球评论员及主持人。他曾先后解说了2004年美洲杯、2005年联合会杯、2006年女足亚洲杯、2006年世界杯、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8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2009年联合会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2年以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比赛。
现主要负责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欧洲冠军联赛以及中超联赛的解说。
贺炜师从黄健翔,但黄健翔自己都承认贺炜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于优秀扎实的业务素养以及沉稳而不失的解说风格,一直深受广大球迷的认可和喜爱,被誉为:诗人贺炜。
体操运动员陈一冰真的很强吗?
金宝成 和 马燕红
金宝成:
著名体育评论员,浙江电视台体育健康频道副总监、中国电视体育播音员、主持人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工业大学职教学院客座教授,入选《百名中国体育记者自述》。
打开金宝成的简历,你会发现这上面记录着他这些年来曾经解说过的各项重量级的赛事: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1994年澳大利亚世界体操锦标赛、1995年世界拳击锦标赛、1995年世界F1摩托艇锦标赛、19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1999年世界体操锦标赛、199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200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2001年世界大会、2001年世界体操锦标赛、2002年世界女篮锦标赛、2003年亚洲体操锦标赛。
这些精彩的赛事,如同他体育解说生涯曾经走过的一个个鲜明足迹,都在无声地述说这位我国著名体育解说员与体育解说的不解之缘。
自小与体育结缘
有人说:“做体育解说员的,自己就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爱好者。”金宝成也不例外,对于体育的喜欢正是从他幼小学步就开始了。
我的母亲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父亲则是体育系的高材生。大概是父亲的因素,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体育。在我刚学会走路不久,父亲就经常带我去看各种各样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我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那时由于我太小,每次爸爸带我去杭州灯光球场看篮球赛时,怕我被拥挤的人群弄伤,所以我都是骑在他的脖子上进场看球的。后来大了点,就一个人去看比赛。有一次,是晚上去看在杭州体育馆里举办的中国羽毛球国家队和印尼国家队的比赛。当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可馆内却要求不能透风,怕影响比赛,所以门窗都紧闭着,人在里面是又闷又热。而且当时羽毛球实行发球得分制,节奏特别慢。比赛到后来,馆里人越来越少,而我硬撑着想着把比赛看完,但是实在太困了,竟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上学以后,我就迷上了打篮球,从小学到初中,从班队到校队,再到后来被选入杭州市少年篮球集训队。那个时候,整天就知道打球,认为打好篮球就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直到有一天遇见一个老者,他对我说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我:“力大举千钧,不如识一丁”,这句话也使我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改变。
幸遇张之 弃琴学播音
“如果今天我没有当上播音员的话,我很有可能是一位活跃在舞台上的手风琴演奏者。”金宝成这样感慨:“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喜欢文艺,尤其偏爱朗诵和拉手风琴。在以后三年北大荒的艰苦生活中,正是手风琴带给我生活很多的色彩。”这十年练琴史不但构成了金宝成日后生命的基调,也让他有幸遇到了张之老师,这位新中国中国体育解说界的奠基者。
在北大荒时,我经常躲在被窝里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体育节目,对张之的解说很佩服。当时我进团里的文工团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模仿张之来几段体育播音。后来回到杭州,18年考入杭州广播电台,当上了播音员,但是我是半路出家,一直深感底蕴不足,又苦于没有老师的指导。
当时我还继续学习手风琴,当时电台里的合唱音乐很多都是由我来伴奏的。有一次,中央台来杭录少儿歌曲,由于不满意之前的伴奏效果,浙江台便推荐我去试录。结果我一下子就通过了。开始时中央台来的一位女老师对我的能力还有所怀疑,听过我的演奏后对我印象很深刻。我们熟悉后,我惊喜地得知,这位老师原来就是我一直崇拜着的张之的夫人。就这样,我很地认识了张之。1980年,我自费去北京拜张之为师,张之先生很愉快地收下了我这个徒弟,教我练口头写生、绕口令、练现场播音,在他的点拨下,我对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为了集中精力做好体育解说的工作,我忍痛割爱,放弃了继续学手风琴。父亲对我说,你既然做了体育播音员,就应该集中精力对付它,再拉琴的话会影响你的工作。于是那个晚上,我仔细地擦干净手风琴,合上了琴盖,把琴放进了柜子里。合上盖的一刹那,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毕竟这把琴跟了我十年。
被誉为“体操解说中国第一”
掌握方法加上努力是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金宝成一直相信这么一句话:上帝对都是公平的,想要比别人收获更多自己就要多付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整理自己的解说档案发现我解说了25个项目,却单单没有体操。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转播席时,我还不会解说体操,会留下终身遗憾。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拿操。但是体操在解说里面来,是难度最高的体育项目,被称为“体育解说界的珠峰”。体操又分为男子、女子体操,这两个子项目的比赛规则、技术分解又有很多差别。所以解说体操,往往就需要教练、裁判等行家做顾问,而解说员这时候能做的事情就是介绍上场队员姓名和报一报最后的,不能再有别的发挥。
为准备1999年在天津举办的世界体操锦标赛,我提前一年就准备有关这次比赛的资料收集。既然接了任务,就要把做好,我想自己可以拿下这座体育解说里的‘珠峰’。在大赛的前夕,我就整天呆在家里,翻看历届体操锦标赛的解说录象带,每天盯着录象带一动不动地连续看7、8个小时,把体操几乎所有的动作、规则都烂熟于心。这样的话,在比赛上我基本可以准确地进行动作分解、并且根据动作质量来给出相应的分值。
那次解说很成功,事后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和天津电视台分别给浙江台发来了表扬信,称赞金宝成在这次解说中的杰出表现。在2000年浙江电视台出的《政工简报》上,记者发现了当时天津台的这份表扬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宝成同志以他一流的业务水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了高难度的体操解说,博得了圈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并赢得了体操解说中国第一的荣誉,从而为本次锦标赛电视转播的成功,作出了宝贵贡献。
体育解说员的素质
体育解说是一门相当高级的艺术,体育解说员并没有常人想象中那么简单。解说是个性化的体现,也是解说员本身魅力的一个释放,他在对赛事的解说过程中,必然融入了他对这个赛事很多知性和感性的认识。对于这一点,金宝成深有体会。
举个例子来说,以前直播篮球赛时,很多人不知道5秒违例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在随着电视的日益普及,体育赛事和大众接触更加频繁,观众几乎成了半个行家,对这些规则也很熟悉了。时代的进步也对体育解说员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
前段时间,我在给北京广播学院学生讲课时,就提出“体育解说员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个课题。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解说员,他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素质:第一是政策水平。这个很重要,因为体育解说员,本身也是在媒体工作,他说的话其实代表一种媒体的观点。如果一名体育解说员在赛事解说时,信口而言,心中没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是很容易出大错误。他所传播的后果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第二是文化水平,好的体育解说员应该具备相当的文化水平,这样不仅能避免你在解说过程中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错误,同时也能丰富解说的表达。第三就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对一个体育解说员是必备的条件。但是在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最好能形成金字塔型的知识结构。因为每个解说员都不可能对所有的比赛项目面面俱到地了解,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调整。
解说有苦也有甜
体育解说带给金宝成的除了别人未曾有过的体验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苦涩。
在旁人看来,体育解说员是一份轻松舒服的职业,全凭一张嘴就混饭吃。做体育解说员这么多年了,我去了很多国家和地方。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希腊、比利时、西班牙等,欧洲几乎踏了个遍,但是去国外这么多次,除了认真完成比赛的解说任务外,我几乎都是呆在宾馆的房间里,也许我这个人比较闷。干上这行以后,我是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机会去饱览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我个人感觉,我的老家——杭州已经很漂亮了,西湖我一辈子也看不够。
做体育解说员也有让我难受的时候。就是解说一场比赛后得不到球迷的理解,说一些抱怨难听的话,这让我很难受。比如有一次我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解说浙江万马篮球队与新疆队的比赛,由于当时的电视信号是浙江与新疆两地共享的,新疆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我在解说这场比赛的时候,必须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解说比赛,不能过分偏袒浙江主队,虽然我本人就是万马的球迷,也很希望万马能赢下这场比赛。但是我解说员的身份又时刻提醒我要注意。有时候,看到自己喜爱的球队表现不好,自己又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很痛苦的。所以在解说途中,我也会说新疆队表现也不错等一些话。但我这一说,浙江的球迷就不买帐了,认为我作为浙江台的解说员,理所应当地站在浙江万马队的一边,压根就不能去提高对方的士气。所以遇到误会和不理解时我也只能把委屈一个人咽下算了。
马燕红 :
女子体操运动员。1963年7月5日生于北京一个工人家庭。身高1.51米,体重40公斤。自由喜爱唱歌跳舞,12年八岁时入什刹海业余体校开始进行体操训练。虽然她体质差、腿劲小,但体态婀娜,腿型漂亮,表现力强。15年被选入“八一”体操队。教练根据其身体特点,用扬长补短、精雕细刻的独特方法,使她在高低杠项目上形成了以直臂、直体大摆落下技术为特点的风格。16年,16岁时在全国体操分区赛上,获得高低杠第三名。18年被选入国家体操集训队。在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后,她大力发展适合其特点的难度,如“腾身倒立转体360°”、“绷杠转体180°前空翻”等,动作娴熟、轻盈。18年在上海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上,以9.95分的成绩获高低杠冠军;同年在第八届亚洲运动会体操比赛中,再次战胜不少强手,获高低杠金牌。19年12月在美国沃斯堡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她不畏强手,勇于拼搏,以难、新、美的全套动作取得19.825分的优异成绩,与原民主德国名将格瑙克一起并排登上了高低杠冠军的领奖台,成为中国在世界体操比赛中首次获得冠军的运动员,15岁的她从而成为中国体坛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1980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国际体操邀请赛中,获平衡木冠军。1981年在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高低杠亚军和全能第四名(这是当时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全能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自由体操第五名,并是获得女子团体亚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82年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再次获得全能第四名,四个单项均取得名次。年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年已20岁的她以其“绷杠后空翻转体360°下”(这一动作被称为“马燕红下”)的独创动作和高质量的成套表演,夺得高低杠金牌,实现了她成为奥运会冠军这一最大愿望,她还获得平衡木第五名、全能和自由体操两项第六名,并是女子团体铜牌获得者中国队的成员。她技术全面,特别是高低杠上的10个难度动作水平很高,高杠上一个分腿回环成手倒立,落下到低杠撒手“反绷”两杠间穿插巧妙。她的腾身回环倒立转体360°,在2.03米的高杠上,边回环,边转体,干净利索,最后绷杠转体180°接前空翻下,十分出色。奥运会后不久退出体坛。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1年和年两次获得国际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杰出运动员之一。后在英国从事体操教练工作。
陈滢的职业经历
我认为体操运动员陈一冰是真的很强,就从技术上来看,他堪称体操方面的全才,不仅身体素质一流,基本功还相当扎实。其中在吊环项目中表现更为突出,有着“吊环之王”的称号。而对于业内人事来说,陈一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相反还很熟悉,这源自他曾在两届世锦赛拿下吊环冠军,这样强悍的实力,想不被人知晓很难。
陈一冰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老练,凭借自己的刻苦训练,他最终进入了国家体操队成为了体操队的一员,因为技术水平够高,陈一冰还在东京奥运会平衡木比赛中担任解说员,相信对解说员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一般这个工作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就像是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解说福原爱,其在日本乒乓球界的地位,相信不同多说,大家心里都知道,由此可以看出陈一冰的优秀,那么这样优秀的运动员本身的实力能差吗?显然不会。
陈一冰1998年开始体操训练,后面便是参加一些小的比赛,因为技术出色,在比赛中陈一冰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好成绩的加成下,他很快被专业的体操队发掘,随后进入体操队开始了系统的训练。后来因为成绩优异,陈一冰顺利进入国家队,在国家队里,他不断训练,不断超越,在2006年和2007年的体操世锦赛上成为世锦赛男子吊环冠军。可以说陈一冰的强是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换来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吊环决赛中,陈一冰凭借出色的实力为中国队夺得金牌。伦敦奥运会上,陈一冰发挥完美,得分始终遥遥领先,在一番力压群雄下,最终拿下了冠军,不得不说陈一冰用自己的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他的强大。退役的陈一冰面对各处的邀请,他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他希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操人才,让中国体操成为世界顶尖。
参与五届奥运会的现场转播(2006都灵冬奥会,2008北京奥运会,2010温哥华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
2005年-至今连续现场转播十一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2007年-至今连续现场转播七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2014年索契冬奥会女子单人滑的比赛中,夺冠呼声最高的选手之一,日本名将浅田真央在短节目大失水准落到第16名,注定已经跌出了奖牌的争夺,但自由滑中凭借全场最高难度完美救赎,刷新了之前国际滑联自由滑的赛季最高分。滑完最后一个动作之后,浅田真央流下了热泪,眼泪中满含遗憾和激动,令所有观众动容。
陈滢略带哽咽,洋溢地解说到:“人生目标是可以通过坚守信念,而不是屈服来实现的。在追求高难度的路上,浅田真央从未放弃!尽管这条路注定会走得很艰难,很孤单,但是上天不会辜负你的勤奋和坚持!” 这段励志解说,通过网络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日本冰迷甚至表示陈滢的解说完胜日本NHK。日本朝日电视台将陈滢的这段感人至深的励志解说录制下来,并对陈滢做了专访。
网友们纷纷留言“ 陈滢今晚对浅田的点评让人百感交集,铿锵有力的字句感染了我们。” “ 感谢您的精彩解说 深情并茂 感动至热泪盈眶。让我终于切身体会到伟大的运动员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竞技比赛本身,而是人生信念的坚持,不放弃不言败,与自己的较量才是最值得敬畏的!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令人动容的夜晚,浅田真央的表演和你的解说也将会久久留在我们心目中!真的很期望你能一直讲到两鬓斑白,在一代一代选手们的美丽演出中,陪着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
在双人滑的比赛中,中国双人滑名将庞清佟健获得第四名,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与奥运奖牌无缘。央视解说陈滢继温哥华冬奥会后再次为庞清佟健的表演奉献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解说。
陈滢解说到:
”自由滑节目《我曾有梦》表达了这对牵手21年的老将对赛场的眷恋与不舍, 以及对职业生涯站上最高巅峰的渴望。本届奥运会是他们的谢幕表演,他们的职业生涯让我想起了 1933年在索契, 前苏联盲人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完成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那句话 “人的一生因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34岁的他们用他们21年的青春, 实践了对事业的追求. 我想说 , “命运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轨迹,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如愿得到回报. 纵使未获金牌, 他们也依然身披华彩! ”
这段解说催人泪下,让观众在为这对老将充满钦佩的同时,也赞叹于陈滢解说的精准专业,更佩服她出众的文。网友纷纷在她的微博留言”你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主持人,对庞清佟健《我曾有梦》的解说,应景得让人落泪,谢谢陈滢!“ 伦敦奥运中国体团在预赛成绩第六的情况下逆转翻盘,成功卫冕,为中国奥运军团再添一枚珍贵金牌。此场决赛由央视著名评论员陈滢与奥运会冠军共同解说。陈滢在技巧类项目上解说的专业性,让不少观众以为她曾是专业运动员。连也对此表示叹服:“(难度分)你算得比我还准”。随后陈滢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网友对于“美女”的惊艳也再次爆棚,并纷纷到陈滢的微博表示对她解说的男团决赛表示支持和喜爱 。
评论中网友说:“解说体操的那个叫陈滢的女解说员,业务也太熟练了吧,动作的名称、组别、分数、连接,以及所有运动员的名字、家庭背景,甚至历史比赛成绩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专业术语噼里啪啦往外蹦,无敌了!”解说极度专业和充满热情,和小鹏的互动也很好,从没想过有人能如此无敌!支持你! 解说得专业、敢爱敢恨!”“这次伦敦奥运体操转播,因为有你的解说真是增色不少。我也记住了一位叫陈滢的解说员。”
由于伦敦奥运会央视解说评论工作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超过历届奥运会。8月22日,央视召开“奥运报道主持评论研讨会”,作为央视体操项目资深解说员陈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平时不关注体操的观众可能无法体会,但作为评论员,她知道中国队是在怎样不利的条件下取胜的。在这种背景下,每一分喜悦都会被放大,就是再专业再理性,也无法控制情绪。“情绪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我没有办法不为任何对中国有利的情况感到由衷的喜悦。
陈滢向记者详述了中国队所面对的“不利条件”,她说,国际体操比赛的大环境对中国队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几次修改规则,几乎都是在针对中国队。比如男子体操项目,2008年奥运会吊环难度分能达到7分以上的,只有杨威和陈一冰,双杠起评分能达到7分以上的,只有黄旭和,于是2008年以后,吊环和双杠这两个项目历来都有的连接加分被取消。男团解说风波很快得到平息,就是因为在之后的吊环单项比赛中,陈一冰的遭遇让观众对这种不公的待遇感同身受。”
陈滢说,运动员嘉宾和评论员的侧重是不同的,运动员更多的是关注动作的细节,而评论员则要照顾到比赛的整体。如果把解说比作上课,那么奥运会的观众就是从“小学生”到“博士”都有,一定要照顾到所有人的需要。体操比赛不同于其他项目那么直观,一个运动员的动作难在哪,为什么扣分等等,都需要解说表达清楚,而且介绍基础知识和具有专业水平的点评都要兼顾。“体操比赛节奏很快,每个人的动作不到1分钟完成,2分钟后出成绩,不到3分钟的时间,要表达的东西又多,她必须不停地说,语速也更快。”支持陈滢的观众和网友认为,体育比赛是飞扬的,解说更需要这样的“真性情”。 温哥华冬奥会,为虎年的世界带来了春意,温暖了这个北半球最寒冷的冬季.中国冬奥军团用实力,用速度,用技术一次次用中国人的方式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红让冬奥会的赛场更加的鲜艳美丽!在中国红无以伦比的中国影像里,有一个声音竟然打动了世界,成为温哥华冬奥会评论席里最美的中国印记!这个声音悦耳,干净。出淤泥而不染!既有金属的质感,又有丝绸般的柔滑;既有职业裁判的冷峻和理性,又有女性特有的温柔婉约......
陈滢,当这个美丽的名字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在《柔板》舒缓而悠扬的曲调中,申雪赵宏博经典的演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申雪赵宏博夺得冬奥会金牌的那一刻,这是陈滢现场解说中直抒胸臆的一句评论,这句话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奥运赛场的残酷和申雪/赵宏博在巨大压力下所爆发出的坚韧气魄,更惊叹陈滢迸发出的热情洋溢。
陈滢没有让自己的声音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她总是在选手完成比赛等待打分的间隙作出点评。干净利索、张弛有度。在点评其他国家的选手时总是不温不火,沉稳干练。在短短的几分钟的点评里,我们从选手的个人资料、以往的比赛信息,以及本次比赛动作的编排、曲目的选择、艺术表现力等等方面得到最专业的点评。声音清晰悦耳,我们不仅惊叹于陈滢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职业裁判水准的专业知识。难怪很多人误把陈滢当作退役运动员或者花样滑冰的职业裁判。美国NBC、日本NHK和德国的电视台也来向CCTV要陈滢解说的比赛录像供交流学习,这多少可以印证她解说的专业水准。
美丽的容貌、动听的声音,睿智与勤勉,从不张扬的人生,这一切结合在一起,陈滢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执着的追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花样滑冰的热爱,用自己天籁般的声音,精准的点评和完美的现场语言组织,让冬奥会的舞台第一次为来自中国的声音而喝彩!高贵的气质,平和的心态,一切都做得那么自然,不做作,不卖弄.
恋上“刀尖上的舞蹈”
为了“备战”温哥华冬奥会,陈滢准备的资料有三盒A4纸之多,但实际解说中可能用到的也就十分之一。付出十倍的精力去准备,是因为没有谁能预料比赛现场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不论什么情况,解说员都应当及时去解读分析,告诉观众。
在陈滢看来,“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同时,还要把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很难掌握,在比赛现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对评论员的自控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又要感性地传情达意。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解说冬奥会。但说心理话,压力还是很大。这种心情只在北京奥运会现场解说体操前出现过。在北京我扛下来了,这次我也扛过来了。”
体操注重竞技性,而花样滑冰更注重艺术性,将舞蹈、音乐和速度融为一体。陈滢自认,温哥华花样滑冰比赛是她做解说评论员以来最难忘的一次。 在陈滢眼里,现场解说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乐趣,能激发出她的。以至于转播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无法平静下来。陈滢戏言自己总是“入戏太深”,“朋友们都说我是性情中人,也许吧,因为我已经把花样滑冰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每当比赛的音乐响起,陈滢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全部的注意力和情感都集中在比赛当中。也许是和以前学舞蹈,学表演的经历有关,“在我眼里,每一段音乐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套节目都是一出戏,那一刻一切都是我的。”
天道酬勤 美丽天蝎的低调人生
网上的评论中,有人对陈滢做出如此评价:“我最佩服的就是哪个选手在哪个大奖赛的哪一站什么动作出错她都记得这么清楚,看得出她是真下功夫了”,“不光专业,而且很懂得配合观众,表演开始时,她会安静的欣赏,而只在慢镜回放时才把一些关键的技术要领讲解给我这样的外行,非常理解观众的心理。”还有人表示:“我就是因为一句解说词使自己喜欢上了陈滢的解说和花样滑冰运动。其实有时候“解说动作”是表面的,“传播体育”和“分享感受”是深层的。一套完美的节目,不需要再对一个个跳跃说的那么清楚,于是她说的是“Impossible Dream”的歌词,这段解说被很多节目直接用;一套遗憾的节目,也不需要再对失误做过多的关注,于是她说的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句话也是被很多节目用。这里说的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的两套自由滑,相信看过的人都记得。观众需要听到的是对运动员内心的解读,甚至是对观众内心的解读,好的解说就能将所有的感受通过他的声音传达出来,达到各方的共情。陈滢做到了。”
“退役”后希望得到的评价:因为陈滢的解说让更多人爱上花样滑冰,更加关注花样滑冰,并因为关注进而推动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最美声音”温哥华片段
解说申雪/赵宏博比赛:
“1998年长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初出茅庐,惊艳;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四周跳没有成功,铩羽而归;2006年都灵冬奥会带伤上阵,悲壮;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有一句话我特别感动,形容申雪/赵宏博一点都不为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奥运会赛场,申雪/赵宏博用一种境界滑到了最后。”
解说庞清/佟健的比赛:
“对抗无法匹敌的对手 承受难以承受的悲痛 去往勇者已畏惧之地不管多么绝望 不管多么遥远 毫不犹豫的为梦想而战 为了那光荣的使命 即使向地狱进发也毫不退缩 坚守这光荣的使命 闭上双眼 内心必能得到安宁与平静 无所畏惧,带着伤疤的人 将战斗到最后 直到摘取梦想中的那颗星”
成长之路
陈滢大学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由于本科是英语专业,最初在体育频道翻译资料,同时参与赛事配音。那时台里从国外引进比赛的录像,上面带着BBC,NBC等频道的英文解说。工作就是先听译,再翻译成中文并配音。逐渐地在国外解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内容,最终走上了解说评论员的道路。
初涉体育频道,各种专业词汇让陈滢很头疼,因为体操、花样滑冰每个项目都有一套不同的专业术语,光体操项目就有近2000个技术动作,再加上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评分标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每天抱着字典和专项书籍学习,裁判守则更是时刻不离手。渐渐的,解说水平明显超过了其他人,成为央视体操和花样滑冰等项目国际赛事解说的不二人选。
陈滢对记者说作为女性评论员,声音有优势,语速也快,同时她的个人风格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另一方面,性别本身也给她带来了一些麻烦。解说需要时刻保持冷静,但女性本身就是感性的,因此要完成
一次解说,她需要比男性解说花更大的力气去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思维。 陈滢说,她的性格都因为职业发生了改变,遇到问题,开始以理性的方式来分析。
在陈滢看来,“做一名评论员不容易,做一名女评论员就更加不容易。”体育比赛的解说中,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就没有人会记得解说员为此做过多少案头工作;一旦因为一些突发状况出现失误,矛头都会指向解说一个人。每个女主持都希望出现在台前,每天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展现自己的美丽,而不希望是在幕后,观众只能听到你的声音。和主持人的台词是团队拟好的,节目都有提词机不同。评论员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组织语言,所有资料自己准备,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奥运会是各国运动员竞技的大舞台,其中的奥运主播,尤其是漂亮女主播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观众们在看比赛时经常听到几个甜美又熟悉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声音很是吸引人,她就是担任本届奥运会体操项目解说的解说员——陈滢。陈滢作为央视解说国家队的一员,在北京奥运会中将主要担任女子体操项目的解说。她见证了女子体操团体在世锦赛的夺冠,也见证了在本届奥运会女团夺冠。
一场比赛是否真正的精彩,除了场上运动员拼搏中的奉献外,坐在场边进行赛事评说的现场解说员,成了烘托比赛气氛的第一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场精彩的比赛,如没有解说员的穿针引线,只能说是很好看,而不会是很吸引人。但是要是有一位很贴近很专业的解说员给比赛加以精彩的解说,让作为观众的你,却融入到这场比赛中去,无疑,比赛才会是真正的绚烂精彩。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个优秀的解说员,对于转播一场比赛来说,是具有画龙点睛功劳的,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到观看这场比赛的队伍中。
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的表现可以用“出众”来总结,一共收获了9枚金牌,面对如此火爆的夺金项目,看体操比赛的观众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在陈滢解说的体操比赛上,作为观众的我们听到了“京格尔空翻” 、“马凯洛夫”、“前直360接前直540”等一系列的体操专业术语。让我们对体操的认知不再仅仅局限在表面上的精彩。 同时经过陈滢的解说,场上运动员的亮点和一些隐藏的失误,都让我们认识的很清楚,即使象我们这样对体操毫无认知的人,在观看完比赛后,也会记得几个比赛常识,还有一些很枯燥的专业术语,也在陈滢的解说下,变得轻松有趣味起来。看完比赛后,很多观众都表示,看体操比赛是享受,因为既能看中国选手拿金牌,又有专业解说配合。不仅能看到我们中国选手夺得金牌时的兴奋,又能从专业解说员那里,得到与动作相关的精彩解说配合,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赛事享受。陈滢的解说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体操比赛也因为有了陈滢的解说,而更加的好看,可以说陈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解说,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应该说是陈滢解说的非常的成功。
要说陈滢为什么能把一场体操解说的那样的吸引人,这就要从她的职业经历上说起,陈滢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担任花样滑冰,体操等赛事解说由于平日里的优良表现,被选上担任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会体操项目的解说员。这是一次偶然,也是一次必然,正是由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灵活的现场发挥,再配合上机智敏捷
的现场反应,让陈滢有幸承担了北京奥运会体操解说评论工作,可以说这次经历对于陈滢来说是难忘的,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幸的。
自我评价: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
奥运会期间陈滢和特邀嘉宾、前体操奥运冠军马燕红一同坐镇体育馆演播室。体操比赛现场的环境非常嘈杂,特别是在可容纳近两万观众的国家体育馆,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要求评论员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一边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一边感性地传情达意。在陈滢看来,从原来在演播室里解说到奥运会在体育馆现场解说,对解说员的要求提高了不少。陈滢表示,比赛现场,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情绪的同时,还要把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难以掌握,就好比“在刀尖上跳舞“
观众评价:
有不少网友称赞陈滢的声音好听,解说专业。有央视网友发表评论说:“那个声音充满磁性的是陈滢,她解说花样滑冰、艺术体操都非常专业。陈滢主持得太棒了,很专业,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她的声音也好听,佩服!”也有不少网友在陈滢的博客中表达了对她的喜爱,“她很刻苦很好学。刻苦地学习规则,她解说的项目从二体到花滑规则都超复杂的。从开始时只能认识几个简单动作组到可以深入浅出地介绍规则;从一无所知向嘉宾请教到和嘉宾畅快交流,陈滢一直在进步。她逐步掌握了自己项目的解说规律,该说的时候侃侃而谈,该让观众静静享受的时候果断沉默。她的声音也很美好,看过她解说的再看那些絮絮叨叨解说个没完把运动员节目韵律都打乱的简直是无语啊她掌握了中立和倾向的原则。诚然,解说员是应该中立的,因为私人感情为谁大声嘶吼是不专业。但解说员也可以是有倾向的,只不过倾向的应该是这些,而陈滢做到了——她倾向自己的祖国、倾向勤勤恳恳淳朴认真的运动员、倾向单纯的美感,而没有偏向名气偏向大牌。
上一篇:亚运会金牌明细_亚运会 金牌榜